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傅伯寿手谒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五、《河南程氏文集》遗文
谨诣行馆拜谢长官秘书
十月日,河南程颐状。
正伏承泽深佥判学士贤友以正生朝宠贶佳篇辄次元韵 其一 南宋 · 度正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当年霁月正光凝,坐对窗前草吐英。
已羡同时希洁白(自注:遂宁傅耆伯成濂溪合阳。),更高异代继澄清(自注:泽深亦遂宁人,初到即重新濂溪祠宇而严事之云。)
蒲卢有道应知化,花柳无私自应诚。
世重世轻皆自乐,登坛还与莅斯盟。
伊川先生帖后1196年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八、《性善堂稿》卷一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四 创作地点:重庆市市辖区潼南区
正为遂宁户掾,友人王君世垕数数为正言,城西傅君光家藏先正韩、范诸公手迹甚富。
乃祖大夫嘉祐初实见濂溪周先生合阳,求教,先生手书《家人》、《艮》、《遇》等说赠之。
其后程太中公汉州大夫公时为邑西川,又得交伊川兄弟间,手笔相问,往往皆在。
正每见王君,必悉意咨恳,属以访求周、程诸先生手迹。
庆元二年正月四日,王君忽自山中来谒,讲礼已,袖出伊川先生手状一幅,徐加考订,殆先生蜀时笔也。
大夫公集以为日记册。
此板起六日,终七月十六日,内载王氏父子、吕氏兄弟迁擢,盖熙宁间日报,作细字,背面皆满,先生字处阙之,独得不谩。
又问濂溪书,曰亡矣。
正且悲且喜,谓王君曰:「正不敏,读诸先生遗书,学其学,求其道,今十馀年矣。
每见当时一事一物,如南国之棠,曲阜之履,旁皇不忍去之也。
今此纸幸脱于败烂之中,然诸先生所以开示后世者,世方以为奇货,安知叔孙武叔辈见之不遂投之水火耶?
为我谢傅君正奉藏之,俾勿坏」。
其年秋傅君来,言曰:「先生之书,谨如命」。
大夫公讳耆,字伯寿,名在元符党籍。
光字用之,世垕字叔载
后学乐活度正谨书。
周元公年表后序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九、《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卷末、宋刻本《元公周先生濂溪集》附录
右正少时得明道、伊川之书读之,始知推尊先生
先生仕吾乡时,已以文学闻于当世,遂搜求其当世遗文石刻,不可得;
又欲于架阁库讨其书判行事,而郡当两江之会,屡遭大水,无复存者。
始仕遂宁,闻其乡前辈朝议大夫、知汉州傅耆曾从先生游,先生尝以《姤说》及《同人说》寄之,遂访求之,仅得其目录及《长庆集》,载先生遗事颇详。
久之,又得其手书手谒二帖。
其后过秭归,得《秭归集》;
成都,得李才元《书台集》;
嘉定,得吕和叔《净德集》;
怀安,又得蒲传正《清风集》,皆载先生遗事。
至于其他私记小说,及先生当时事者,皆纂而录之。
一日,与今夔路运司帐干杨齐贤相会成都,时杨方先生年谱,且见嘱以补其阙、刊其误。
杨,先生乡士也,操行甚高,记览亦极详博,意其所考订必已精审;
退而阅之,其载先生来吾乡岁月颇自差舛,甚者以周恭叔事为先生事,又以程师孟送行诗为赵清献诗,于是屡欲执笔,未暇也。
及来重庆,官事稍闲,遂以平日之所闻者而为此编。
然其所载,于先生入蜀本末为最详,其他亦不能保其无所遗误。
正往时尝有志遍游先生所游之处,以访其遗言遗行,今自以衰晚,莫能遂其初志。
有志之士傥能垂意搜罗,补而修之,使无遗缺,实区区之志也。
呜呼,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其绝千有馀年而复续,续之未久,复又晦昧,至近世而复灿然大明。
小人之用事者自以为不利于己,尽力以抑绝之。
赖天子圣明,大明黜陟,而斯文复兴,如日月之丽天,人皆仰之,有愿学之志。
假令百世之下,或有沮毁之者,其何伤于日月乎!
其何伤于日月乎!
嘉定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后学山阳度正谨序。
濂溪目录后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九、《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六、《周濂溪集》卷九
正往在富沙,先生语及周子在吾乡时,遂宁傅耆伯成从之游,其后尝以《姤说》、《同人说》寄之。
先生乃属令寻访,后书又及之。
正于是遍求周子之姻族,与夫当时从游于其门者之子孙。
始得其《与李才元江西时慰疏》于才元之孙,又得其《贺傅伯成登第手谒》于伯成之孙,其后又得所序彭推官诗文于重庆之温泉寺,最后又得其在吾乡时所与傅伯成手书。
于序见其所以推尊前辈,于书见其所以启发后学,于谒于疏又见其所以荐于朋友庆吊之谊,故列之遗文之末。
又得其同时人往还之书,唱和之诗,与夫送别之序,同游山水之记。
亦可以想像其一时切磋琢磨之益,笑谈吟咏之乐,登临游赏之胜,故复收之《附录》之后。
而他书有载其遗事者,亦复增之。
如近世诸老先生崇高其学,而祠之学校。
且记其本末,推明其造入之序,以示后世者,今亦并述之焉。
正窃惟周子之学,根极至理,在于《太极》一图。
而充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在《通书》。
先生既已发明其不传之秘,不言之妙,无复馀蕴矣,其馀若非学者之所急。
然洙泗门人记夫子微言奥义,皆具载于《论语》。
而夫子平日出处粗迹,则亦见于《家语》、《孔丛子》等书而不废。
正今之备录此篇,其意亦犹是尔,学者其亦谨择之哉。
嘉定十四年六月二十有八日,后学山阳度正记。
跋太极图说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九
正始读晦庵先生所释《太极图说》,莫得其义,然时时览而思之不敢废。
其后十有馀年,读之既久,然后始知所谓上之一圈者,太极本然之妙也。
及其动静既分,阴阳既形,而其所谓上之一圈者常在乎其中,盖本然之妙未始相离也。
至于阴阳变合而生五行,水火木金土各具一圈者,所谓分而言之一物一太极也。
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复会于一圈者,所谓合而言之五行一太极也。
然其指五行之合也,总水火木金而不及土者,盖土行四气,举是四者以该之,两仪生四象之义也。
其下之一圈为乾男坤女者,所谓男女一太极也。
又其下之一圈为万物化生者,所谓万物一太极也。
以见太极之妙流行于天地之间者,无乎不在而无物不然也。
然太极本然之妙,初无方所之可名,无声臭之可议,学者之求之其将何以求之哉,亦求之此心而已矣。
学者诚能自识其心,反而求之日用之间,则将有可得而言者。
夫寂然不动,喜怒哀乐之未发者,此心之体,而太极本然之妙于是乎在也。
感而遂通,喜怒哀乐之既发者,此心之用,而太极本然之妙于是而流行也。
然已发者可见而未发者不可见,已发者可闻而未发者不可闻,学者于此深体而默识之,因其可见以推其不可见,因其可闻以推其不可闻,庶乎融会贯通,太极本然之妙可求,而心极亦庶乎可立矣。
或者不知致察乎此,而于所谓无极云者,真以为无,而以为周子立言之病,失之远矣。
先生尝语正曰:「万物生于五行,五行生于阴阳,阴阳生于太极,其理至此而极」。
正当时闻之,心中释然,若有以见夫理之所以然、名之所以立者。
先生又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何也?
程子所谓海上无人之境而人忽生乎其间者,此天地人物之始,礼家所谓感生之道也」。
又曰:「生天生地,成鬼成帝,即太极动静生阴阳之义」。
先生晚年表里洞然,事理俱融,凡诸子百家一言一行之合于道者亦无不察,况圣门之要旨哉?
遂宁傅耆伯成未第时,尝从周子游而接其议论,先生闻之,尝令正访其子孙而求其遗文焉。
在吾乡时傅尝有书谢其所寄《姤说》,其后在永州又有书谢其所寄改订《同人说》,但傅之书稿无恙,而周子之《易说》则不可复见耳。
闻之先生,今之《通书》本名《易通》,则六十四卦疑皆有其说。
今考其书独有《乾》、《损》、《益》、《家人》、《暌》、《复》、《无妄》、《蒙》、《艮》等说,而亦无所谓《姤说》、《同人说》者,则其书之散逸亦多矣,可不惜哉!
夫太极者所以发明此心之妙用也,《通书》者又所以发明太极之妙用也。
然其言辞之高深,义理之微密,有后学可以骤而窥者。
先生既已反复论辩,究极其说,章通句解,无复可疑者,其所以望于后之学者至矣。
辄不自量,并以其闻之先生者附之于此,学者其亦熟复而深味之哉!
按:《经义考》卷七一。又见四库周元公集》卷一,《南宋文录录》卷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九,《宋代辑存》卷七六。
跋周子贺傅伯成手谒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九、《濂溪志》卷二
濂溪嘉祐元年为吾州签判至五年六月九日解去。
明年,从游之士遂宁傅耆进士第,相遇京师
是岁唱名在三月癸丑十三日濂溪往贺之,盖释褐之三日耳。
资州东崖题名元符三年 宋 · 傅耆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一、嘉庆《四川通志》卷六○
朝奉大夫、知州事遂宁傅耆伯成奉议郎佥判梓潼赵晦议道权推官陵阳员悦子春,郡录(下阙)元允成伯同游东崖僧舍,酌赏石,尽兴而回。
元符庚辰南至(下阙)四日诿伯成书。
碧玉峡(一作傅伯寿诗) 北宋 · 张思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野迥方知天广大,身高更觉石岧峣。
泉人试为平章看,胜绝何如透碧霄。
度正家藏伊川先生帖后1197年7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四、《晦庵题跋》卷三、《程子年谱》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谨诣行馆,拜谢长官秘书
十月日,河南程颐状。
为遂宁户掾,友人王君世垕数数为正言,城西傅君光家藏先正韩、范诸公手迹甚富。
乃祖大夫嘉祐初实见濂溪周先生合阳,求教,先生手书《家人》、《艮》、《姤》等说赠之。
其后程太中公汉州大夫公时为邑西川,又得交伊川兄弟间,手笔相问,往往皆在。
每见王君,必悉意咨恳,属以访求周、程诸先生手迹。
庆元二年正月四日,王君忽自山中来谒,讲礼已,袖出伊川先生手状一幅。
徐加考订,殆先生蜀时笔也。
大夫公集以为日记册,此版起六月,终七月十六日,内载王氏父子、吕氏兄弟迁擢,盖熙宁间日报,作细字,背面皆满。
先生字处阙之,独得不谩。
又问濂溪书,曰亡矣。
且悲且喜,谓王君曰:「正不敏,读诸先生遗书,学其学,求其道,今十年馀矣。
每见当时一事一物,如南国之棠,曲阜之履,旁皇不忍去之也。
今此纸幸脱于败烂之中,然诸先生所以开示后世者,世方以为奇货,安知叔孙武叔辈见之不遂投之水火耶?
为我谢傅君正奉藏之,俾勿坏」。
其年秋傅君来,言曰:「先生之书谨如命。
大夫公讳耆,字伯寿,名在元符党籍」。
光字用之,世垕字叔载
后学乐活度正谨书。
傅君周旋周、程师弟子间,知所主友,而伊川先生手刺谒谢,为礼亦恭,则其人之贤,不问可知。
度君求访之勤,意欲甚美。
濂溪先生往还遗迹,计其族姻闾里之间犹有存者,度君其广询之,当可得也。
尝读明道先生《颜乐亭》诗,其卒章曰:「井不忍废,囿不忍荒」。
呜呼!
正学其何可忘?
然则熹之所望于度君者,又不专在于此也。
度君其益勉之哉!
庆元丁巳七月二十二日朱熹书。
朝奉大夫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傅公行状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八、《方舆胜览》卷一二
本贯孟州济源县。
曾祖君俞,故任通直郎,知京兆府奉天县事,赠正奉大夫
曾祖妣张氏,赠硕人
裕之,故任朝议大夫主管南京鸿庆宫,济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祖妣钱氏,封恭人
父察,故任朝散郎尚书吏部员外郎,赠徽猷阁待制,累赠少师谥忠肃
妣赵氏,封清源郡太夫人,赠秦国夫人
公讳自得,字安道,其先郓州人
自曾伯祖献简公以清直仁勇事仁宗、英宗、神宗,历三朝,皆以谏诤有声。
哲宗时,遂闻国政。
盖始筑草堂于济源之上而家焉。
忠肃公,遭靖康之难,实以忠义死国事,其事皆具国史。
公幼颖悟,读书不数过辄成诵。
有至性,生十年而忠肃公薨,哀号思慕若成人。
事太夫人爱敬饬备,一举动唯恐失其意。
遭乱离,转侧兵间,遇父友故参知政事陈公与义于岭右,陈公奇爱之,坐之膝,抚其顶曰:「长必以文名天下」。
因自诵其诗之杰句以诏之。
公时虽幼,已悉领解。
年十四,赋《玉界尺诗》,语意警拔。
参知政事李公邴大惊异之,因许归以女。
既乃定居于泉州,家贫甚,夜燃薪自照,与兄弟读书或至达旦。
遂博通六经诸史百家之言,下笔为文辄数千言。
初,朝廷以忠肃公死事录其孤,公得补承务郎三监潭州南岳庙,乃为福建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
使者李公公懋性刚介,好面折僚吏,独屈意待公。
欲试以事,因悉以讼牒委焉。
间相见,则摘其事以问。
公具条委折,及其姓名爵里,一无所遗。
李公喜甚,自是一司之事无不取决于公。
书奏出公手辄报可,他人为之则多寝不下。
李公行部至漳州会州兵擒漳浦贼华齐及其党与以献,而安抚司以便宜指挥宪司悉斩之。
李公将从之,公争不可,且曰:「便宜指挥安抚司受之朝廷,本司无所预。
今乃承之安抚司,可乎」?
李公悟,命悉械系诸县分鞠之。
狱成,以法诛其首数人,馀悉以畀军中,盖全活几百人。
已而丐闲,得主管台州崇道观
秩满,通判漳州事。
太守刘公才邵始以公年少,未甚相知。
及见其处事精明,驭吏严整,而文词敏妙又非流辈所及,乃大叹服,郡事非公不决。
间则相与徜徉,以文字相娱乐。
每语人曰:「自傅君至,吾始知有为郡之乐」。
时山獠跳踉未已,而太守与统兵官陈敏不相能,饷或不继,军几变。
公调护其间甚力,且为移书转运判官,得钱二万缗以赡其军。
及军士皆感泣思奋,群盗竟平。
及公代去,语其下曰:「傅公成就吾军如此,而未尝以一事干吾军政,可谓真清矣」。
故闻公丧偶,欲遣其爱妾挟重赀来奉公,公亦竟不受也。
漳浦士有申和者,以事为郡所逮。
县忽告有盗入竟,请兵为援。
公笑曰:「是必非实,特为申和地耳」。
已而果然。
陈敏亦为和请,公弗从,竟捕寘于法,而后以畀军中。
后十馀岁,公自融徙潮,行荒山大雨中,忽有以卮酒献者。
问其姓名,则申和也。
公愕然,诘其所以来之意,则曰:「和日者罪当诛,公用法固无所私,然和独抵罪而家获全,是以感恩而来耳」。
公为笑而饮之。
临漳公帑岁时例外致馈守贰甚厚,公独不以一钱入门,悉储于外,以给宾客之费。
比去,计所不取盖馀千缗。
通判泉州事。
公居泉久,及贰郡事,洗手奉公,无毫发私。
且熟知民俗利病,部使者多委以事。
转运司尝欲榷郡酒酤,公格弗下。
吏白恐获罪,公曰:「泉人中产之家仰是以给者十室而五,是决不可行。
若辈徒欲行文书,因取赂于酒家耳」。
乃私以书条利害于使者,事竟寝。
有贾胡建层楼于郡庠之前,士子以为病,言之郡。
贾赀钜万,上下俱受赂,莫肯谁何。
乃群诉于部使者,请以属公。
使者为下其书,公曰:「是化外人,法不当城居」。
立戒兵官即日撤之,而后以当撤报。
使者亦不说,然以公理直,不敢问也。
受代造朝,民争遮道以送。
有金户齐氏,探其怀出金十两以献公曰:「某为金户,郡官买金无艺,且多不偿直。
独公未尝市分星,为赐厚矣。
此乃丹药所化,为杯器食饮当益人,故敢以寿公,而非敢以为献也」。
公笑郤之。
差知兴化军事。
兴化素号难治,前守听讼或继以烛,事犹有不决者。
公剖决如流,廷无滞讼,发奸擿伏,猾吏束手,日未午,棠阴无一迹矣。
于是乃以暇日延礼邦人士大夫之贤者,相与从容赋诗饮酒为乐,而郡以大治。
初,秦丞相以公忠臣子,年少能自力学问,有文词,通吏事,遇之甚厚。
然亦疑其刚果负气,终不为己用,故虽使之连佐两郡,然皆铨格所当得。
召试博学宏辞科,又已奏名而故黜之。
及泉代归,乃间语公曰:「故事,三丞得通用荫补人,而丞宗正者例以玉牒奏篇得为郎。
况公之文今从臣中名能文者所不及,顾公太刚耳。
盍亦思少自贬乎」?
公默喻其意,然以太夫人春秋高,且乐居闽中,不肯远适,乃力请便郡归养。
秦丞相以是始怒,而其党又或阴中公,以为有顾望持两端意。
以故是时公资序已应典州,而仅得莆阳军垒以归。
然公亦既朝辞而行有日矣,会通判衢州汪召锡者告前知泉州赵令衿诽谤,且有及丞相语,台谏徐哲等交章论奏,事下廷尉秦丞相因以上旨命公体究令衿在泉时纳贿事。
公以尝同官辞,丞相不可。
是时丞相权震天下,一忤其意,家立碎。
公念前已有小隙,今又力辞,必重得祸,贻太夫人忧,意不能不少回惑,乃不得已奉命以行。
至泉按事,十得一二,即不复穷竟。
然犹虑不免为异时之累,则见故枢密黄公祖舜而问焉。
黄公曰:「事端幸不自我,加之以恕可也」。
公然其计,既上其事,又为请得毋更置狱。
廷尉狱成,令衿已坐谴,奏上,不过追纳所受金而已。
方事作时,户部曹泳刑部韩仲通实主之,两曹符檄日四五至,督趣甚峻。
已而秦丞相死,被逐,仲通恐祸及己,乃以体究事劾公。
朝廷亦知非公首事,姑下公置对。
仲通章再上,遂罢公郡事。
公在郡不半岁,罢去之日,父老邀遮涕泣,其贤士大夫有追路越境,持公恸哭而别者。
后两年,谏官挟旧怨,复以前事为言,遂夺公官,徙融州为民。
公念前日本以爱亲故,不敢力辞体究事,今乃反为亲忧,痛自咎责,闻命即却酒肉、屏媵御,独与一浮图人偕行。
至融,杜门读书,益大覃思于文章,融人皆敬爱之。
中州士官其土者亦皆乐从公游,以文字求指教。
盖居融四年如一日,泊然无复有一豪轩冕意。
特一念亲闱在远,不获日夕左右,则涕泣竟日。
会黄公给事东省,知公前事首末,力言于故丞相鲁国陈文恭公鲁公亦素知公,遂以上闻,得内徙潮州
未几,听自便。
主上登极,复故官右通直郎
鲁公犹当国,欲寖用公,乃先除主管崇道观,以言者罢。
乾道初元,始复得申前命。
未几,故枢密林公安宅又力荐于上,且具白公前被枉状,除知漳州,又为言者所持,事竟中寝。
未数月,今少傅福国陈公入为吏部尚书,雅知公之为人,则与侍从官数人露章荐公事亲孝、居官廉,博学能文,兴化之政庭无留讼,而所坐初非其罪,遂再除知兴化军
而陈公章中语,人以为无一字不实也。
陛辞,论尉利捕盗之赏,妄执平民,有至论死而不能自明者。
语未竟,上遽曰:「今之儒者例以不杀为仁,然杀人者死」。
公徐对曰:「皋陶称大舜之德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杀人者固应死,而不辜者岂可杀」?
上意亦悟,即连称曰:「不辜则不可,不辜则不可」。
公退以语宰相,时朝廷方议重强盗之法,以公言而止。
公前治兴化有惠爱,去之十有四年而再至,且复奉安舆以来,阖郡之民垂髫戴白,争迎车下,欢呼之声满道。
公治郡如前,时郡有猾民,素以挟持郡县为事者数辈,前公未至,尽挈其家以遁。
公条教素信于民,不动声色而郡复大治。
民李氏尝寓白金于其族兄,已而诬以盗,狱更数政不决。
公明其诬,且判曰:「银当羽化,既惭长者之风;
金或误持,又愧同舍之谊」。
闻者感叹悚服,且传诵其语,以为无愧于唐人甲乙之判,李氏感泣。
会太夫人有疾,供佛燃灯以祷。
既而太夫人竟不起,郡县赙金千缗。
公辞曰:「家虽贫,幸足以葬,岂可以此污吾亲」?
皆却弗受。
而父老奔走阙下,以公治状白于朝者数十百人,中书为书于籍。
公性至孝,以奉太夫人故,仕宦未尝出闽中
太夫人小有疾,则忧形于色。
在漳时,官舍有池亭,日奉太夫人饮焉。
忽有珍禽彩羽数十容与水上,太夫人甚爱之。
一旦忽飞去,太夫人不乐,为不饮者数日。
公惧,与其室共祷于神,明日乃复奉太夫人饮池上,则禽亦皆复来集矣。
比公去乃已,竟不知其所自来,亦莫有能名之者,时以为孝诚所感云。
至是服丧,毁瘠甚。
免丧,言及辄涕下。
初造朝,知识见之无不惊愕。
再除知漳州,奏事称旨,留为吏部郎中
天官素号剧繁,侍右尤甚。
吏舞文为奸,为郎者例不可否事。
公既入,即召令史而下语之曰:「吾久谙州郡利病,于省曹事体初不熟。
今幸蒙恩得备郎选,亦将以治州郡者治之耳」。
吏慑伏不敢欺。
公素以吏事自喜,而铨曹守格法,无所施为,遂请于朝,愿竭力外官。
上喜其意,除直秘阁福建路转运副使
陛辞,玉音褒谕,且云:「素知卿有风力,闽中多赃吏,故命卿往,行召用卿矣」。
公即奏:「治道去泰甚,闽中去朝廷远,吏不知奉法,然取其甚者一二人治之,亦足以厉其」。
上首肯之。
时闽部上四郡行钞盐法,岁入悉输大农漕计为空,而州县窘匮尤甚,吏兵之给弗供,廪廪然有朝夕忧。
公奉命疾驰至部,夙夜询究利病所在,而参伍其说,大抵皆以为官不鬻盐则无以为岁计,然纵州县一切科之于民,则民必大病。
独一二近盐之乡,若非籍户定数,使民必鬻于官,则私贩公行,官鬻不售,豪强得以倚法幸免,而贫弱顾独受弊。
于是乃使县各以地远近、利病所宜为法而奏行之,且宽其宿负,贷以本钱,蠲增盐钱数十万缗,州县之力以宽。
而公又为之撙节用度,一毫不妄取予,漕计亦遂饶足。
泉州两税外,复科宗子米,岁岁增广,民不堪命。
郡太守周公葵、王公十朋皆尝请罢之,弗果行。
公力以为言,得旨户部给度牒转运司,移他郡钱俾之和籴而禁其科扰。
泉民感公恩,生祠之。
盖公为治大率以爱民为主而保全下吏,非有民讼不获已,亦未尝轻有所按治。
其罢软不胜任者多奏处以祠禄,略如公前奏语。
然其候视极精明。
风采可畏爱,吏亦不敢犯也。
建宁阙守,公以郡屡易将,帑廪空乏,且岁颇不登,亟闻于上,乞选能臣以治之。
上素知公,即除知府事
建宁当孔道,部使者多寄治,民健讼,为郡者日不暇给。
公谈笑以治之,事或累岁不决,壹经公手,无不立辨,且后无能易者。
户部尚书王公佐转运判官,尝语人曰:「吾与傅公厚,乃因政事间相知耳」。
岁小不登,公发廪赈济。
有啸聚欲为寇者,僚属请出兵以捕。
公特以文檄俾乡官谕之,皆帖伏,不戮一人而定。
属县有杀人者,方捕治,而他县获逃卒,卒于狱中自首尝杀某人。
县以言府,公疑有奸,命鞠其实,果吏教杀人者重赂逃卒使伪首,则杀人者可不死而卒罪亦止于流。
因并论吏如法。
移知宁国府事。
宁国民淳,事素简,公亦以清静治,或累日庭无公事。
酒官有为专知所悖自言者,公召诘之。
吏具言监官赃罪,公曰:「是则然,然上下之分不可乱也」。
命杖之。
吏不伏,公立命械治。
获其流罪,将论决,袒其背则有涅文,为「皇帝万岁」四大字。
公笑曰:「是固有法」。
命呼执箴者杂刺涅,使不成文,乃论如法。
明日,阖郡士大夫悉来贺曰:「此素横于乡者,前太守屡欲治而不能,不谓公谈笑间去此一害」。
公曰:「法当然,吾非有心者也」。
雨水溢,将决圩田,公力捍之而止。
上尝以手札访问,公具以实奏。
大旱,时公将去郡,犹请于朝,蠲租十馀万斛。
既去累年,后守偶阅公帑之籍,见某年斋閤迎新供帐独无一不存者,怪而问之,则公所留也。
因大叹服,每以语人。
盖公平生涖官所至,率常如此,此特因事而显耳。
复为福建路转运副使
公所临郡县,小有水旱必以闻。
至是,泉州大旱,而守利督租讳之。
公奏请募海舟广籴以助民食,由是米不翔贵。
临安阙帅,上命执政选有风力不阿权贵者为之。
执政拟二人以进,上独指公以为可,亟命召之。
先是,公尝以事过三山副总管曾觌先来谒公曰:「闻公之名久矣」。
因自诵其诗数十篇,且请公诵近作。
公辞以忧患废忘,时其亡而往报之。
及为郎,复尝遇于客次。
诧数从官曰:「某人某人尝辱来访,公独见鄙,何也」?
公逊谢而已,竟不往。
及将使闽部,閤门官子弟有使本道而召还者,以职事来谒,公往报之。
延公便室,则及从官数人皆在。
时方置酒,公饮一卮,辞腹疾而退。
于是翰林承旨亦以入直辞,诸人皆有赧色,大不乐。
公退谓诸子曰:「仕宦当自结明天子,其次当由宰相,安能俯首此曹以求进邪」?
以故权贵多嫉公,而召命竟不行,改除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时公年已六十馀矣。
性本刚介疾恶,不能容人之过,以故历官任事多与物忤。
至是,自度不能俯仰俗间,上章丐闲。
不允,得移浙东。
两浙今号封畿,多有力者,部使者例不案事。
公入竟,受诉牒日数千纸,一一亲为剖决。
所至决遣囚徒,台无留事。
至于紏剔愆违,绳治奸墨,或望风解印绶去。
常山为民所讼,公素不轻案吏,先面戒之。
执法殿中者亲党多在其邑,令事之素谨,亟驰书求援。
其人即论公前使闽时推行盐筴非是,今又欲逐令而使其亲党代之,以此公至治所未十日而赐罢。
建宁,父老捧薰炉以迎者夹道数里,而浙东人亦至今思之。
然公益自知果不为世俗所容,乃复求为祠官,得主管武夷山冲佑观
秩满,复除知宁国府事。
朝命督行甚峻,公不获已,单车引道。
行未数程,复以言者追论前体究事,且尝面折泉守为罪,则又以冲佑祠官罢归。
公性高简,不妄与人交,居泉五十年,杜门自守,读书奉亲外无他为。
中间乘贰车、持使者节亦且十馀年,讫未尝以一事扰州县。
太守之贤者,如宋公之才、王公十朋、周公皆高仰之,待以异礼,而公月不过一诣郡,每留语,谈说道谊而已。
至是居间,益无事,唯读书不辍。
客至,觞酒论文,道说古今,唱酬诗什,以相娱乐。
苍颜白发,意气伟然,未尝以留落不偶几微见言面也。
前居丧,哀毁得脾疾,至是益侵,然犹日诵书数卷。
既病,则屏却药饵,独饮水以待终。
一日,忽召所善前昭武黄君维之、新新安石君起宗,置酒卧内与诀。
既而剧谈诙笑,歌呼如常时。
翌日遂不起,时淳熙十年秋八月也,年六十有八,积官朝奉大夫
其配李氏有贤德,先公三十馀年卒,今赠安人
子男五人,伯寿朝请郎、权知道州军州事。
伯成宣教郎、新知福州闽清县事。
伯详,将仕郎,卒。
伯瑞迪功郎、新漳州龙溪县尉
伯拱,业进士,当以公致仕恩补官。
女四人,长适承奉郎、知潮阳县李谠,次适进士李申之,继室以其季,俱早卒。
次适进士黄知白。
孙男五人,充,业进士,育、良尚幼,未名。
孙女六人,长及嫁,尚幼。
公于书无不读,少治《春秋》,有声场屋间。
中年读《诗》,至《鸳鸯》之二章,因悟比兴之体,閒为子弟论说,多得诗人本意。
太常丞吴公棫来官泉州,公闻其博通古学,著书甚富,日从之游,相与博约,往复不倦。
吴公悦之,请公序其《论语十说》,今行于世。
谪居读《易》,数日一周。
手书《程氏传》一通,玩绎久之,纸为之弊。
其于子史百氏之书尝过目者,盖皆略成诵也。
识虑高远,机警绝人。
少时闻朝廷夺刘光世军,更遣儒臣代将,叹曰:「是必且败事矣」。
亟移书所知刑部侍郎曾公开,请如唐罢马燧、郭子仪等故事,择其偏裨,授以兵柄。
曾公然之,将以白宰相,未及而郦琼等叛书已闻矣。
参知政事李安简公忠肃公执友也,罢政居会稽,公往见之。
李公初以通家子弟待公,问曰:「子以老夫今日之罢为何如」?
公曰:「得失相半」。
公问其故,公曰:「公初附和议而终以弗合去,岂非得失相半乎」?
李公起握公手曰:「公晦为不亡矣」。
虏寇淮甸,公以书抵枢密黄公,论备禦方略
因策虏有十败,且言其变必自中起。
书至不数日,虏酋完颜亮果为帐下所杀。
黄公以示诸公,且报公曰:「何其策之明也」!
曾觌福州召还,公移书丞相陈福公,为言入必留,留必为善人正论之害,其后亦皆验。
公少从外舅李公学为文,得其指授之微意。
既长,益从当世先达游,又日求其所未至,刮磨灌溉,以迄有成,则其气骨雄健而关键谨严,波澜浩溔而语意精切,有非当世文士所及者。
李公每读而叹曰:「吾文有传矣」。
丞相魏国张忠献公尚书左丞叶公梦得、翰林汪公藻、中书舍人张公嵲、尚书郎新安朱公得其文,皆爱重之。
汪公尤叹赏,每谓公曰:「今世缀文之士虽多,而往往昧于体制。
独吾子为得之,不懈则古人可及也」。
然再试礼部辄不利,三应博学宏词科,一既入等而黜于中书,遂不复应科举。
而诲诸子甚力,伯寿、伯成皆及太夫人无恙时登进士第
伯寿复中词科,遂登台阁
而公晚岁始自次辑其文,定为三十有二卷,藏于家。
伯寿等将以明年七月丁酉葬公于泉州南安县唐兴乡田丰里之云台山,以熹尝以先人之旧辱公知顾甚厚,见使状公行事,以请志铭、图永久。
熹窃惟公孝友之行、洁廉之操、精敏之识、雅健之文皆足以高一世,而其吏事方略亦复过人远甚,盖不厉威猛而人自畏服,不为一时小惠以干虚誉,而其去思遗爱愈久愈深。
独以蚤年未能深自晦匿,不幸见知权臣,辟咎得凶,遂以中废。
然当时识者固有以知其非公所欲,其后诵言于朝,白公无罪者又多一时正人庄士,且明天子亦既起公而任使之矣。
而自比年来,殊无他端,乃复重以前事横遭口语,乍起乍仆,以没其身。
既不得尽志竭才以布宣仁圣之德泽于远迩,而其寿命又不得究于高年,是则岂不有命也夫!
故既历叙其世家行事之详,而复具论其本末大致如此。
伏惟当世立言之君子幸赐采择,以垂永世
谨状。
淳熙十年十二月日,具位朱熹状。
傅伯成手谒嘉祐六年 北宋 · 周惇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卷六
从表殿中丞、前合州从事周惇实,专谒贺新恩先辈傅弟。
三月十二日手谒。
傅耆伯成 北宋 · 周惇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卷六、《周子抄释》卷二
惇实顿首,傅君茂才足下:昨日饭会上草草致书,不识已达否?
日惟履用休适。
惇实自春来,郡事并多,又新守将至,诸要备办。
稍有一日空暇,则或过客,或节辰,或不时聚会,每会必作诗。
雅则雅矣,形劳神瘁,故尚未有意思为足下作策问,勿讶勿讶!
遂州平纹纱轻细者(此中人唤作漫纱。),染得好皂者,告买一疋,自要作夏衫;
并买樗蒲绫裤段二个。
碎事烦聒,愧悚愧悚!
急遣人探新守次,走笔不谨。
暄燠,加爱加爱。
不宣。
惇实顿首,傅君茂才足下。
三月四日
偶成 北宋 · 司马光
 押元韵
于陵三公,桔槔亲灌园。
伯成轻南面,执耒耕丘樊。
渊明耻为令,乞食倚人门。
贤人乐遂志,荣辱安足言。
鄙哉夸毗子,结驷乘朱轩。
洛阳耆英会序元丰五年正月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三、《司马公文集》卷六五、《皇朝文鉴》卷八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八、《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五、《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五八、山林经济籍、《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三○、《渊鉴类函》卷二五七、《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四四一、雍正《河南通志》卷七八
白乐天在洛,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为《九老图》,传于世。
宋兴,洛中诸公继而为之者凡再矣,皆图形普明僧舍,普明乐天之故第也。
元丰中文潞公留守西都韩国富公纳政在里第,自馀士大夫以老自逸于洛者,于时为多。
潞公谓韩公曰:「凡所为慕于乐天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数与地之袭焉」?
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于韩公之第,置酒相乐。
宾主凡十有一人。
既而图形妙觉僧舍,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
孔子曰:「好贤如缁衣,取其敝又改为,乐善无厌也」。
二公寅亮三朝,为国元老,入赞万机,出绥四方。
上则固社稷,尊宗庙,下则熙百工,和万民,天子心腹,股肱耳目,天下所取安、所取平。
其勋业闳大显融,岂乐天所能庶几?
然犹慕效乐天所为,汲汲如恐不及,岂非乐善无厌者与?
又洛中旧俗,燕私相聚,尚齿不尚官。
自乐天之会已然,是日复行之,斯乃风化之本,可颂也。
宣徽王公方留守北都,闻之,以书请于潞公曰:「某亦家洛,位与年不居数客之后,顾以官守不得执卮酒在坐席,良以为恨。
愿寓名其间,幸无我遗」。
其为诸公嘉羡如此。
光未及七十,用狄监、卢尹故事,亦预于会。
潞公命光序其事,不敢辞。
时五年正月壬辰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司马光序。
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武宁军节度使致仕、韩国公富弼,字彦国,年七十九。
河东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判河南府西京留守司事、潞国公文彦博字宽夫,年七十七。
司封郎中致仕席汝言字君从,年七十七。
太常少卿致仕王尚恭字安之,年七十六。
太常少卿致仕赵丙字南正,年七十五。
秘书监致仕刘几字伯寿,年七十五。
卫州防禦使致仕冯行己字肃之,年七十五。
太中大夫、充天章阁待制提举崇福宫楚建中字正叔,年七十三。
司农少卿致仕王慎言字不疑,年七十二。
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张问字昌言
年七十。
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提举崇福宫张寿字景元,年七十。
次韵舍弟常州官舍应客1057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霜雪纷纷上鬓毛,忧时自悔目空蒿。
桑麻祇欲求三亩,势利谁能算一毫。
此地旧传公子札,吾心真慕伯成高。
飘然更有乘桴兴,万里寒江正复艚。
灵泉县石门院石像记 北宋 · 员安舆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八、民国《简阳县志》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三
大夫伯成游长松,憩止石门,乱木灌丛之阴,朽壤之下,得石像焉,高一寻许。
墙东□西相好种种完备,镵诸岩壁,则有「大历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傅耆」字。
伯成归,遍询其故于□游者。
或曰:「鲁有二曾参,赵有两毛遂,同时同地尚同姓名,况时异地异,何猜乎」?
俄有学佛者□言曰:「非也,往昔大夫豪迈于兹土者,释氏之化也。
故恤居民,悯行路,开林谷,兴兰若,凿山□,造石像,□除虎兕蛇豕、魑魅魍魉之害也。
石像作五百年,埋没殆百年。
大夫为邑,来拯□厄,亦释氏之化也。
孰谓时异地异,偶同姓名哉?
夫无数劫中,善不善无数,释氏每因之以(缺三字。)使迁善而向福也。
后稷,牛羊腓字,飞鸟覆翼,夏禹之父鲧为黄熊,汉祖之子如(缺二字。)苍狗(缺二字。)公之女手有文曰鲁夫人,羊祜金镮、镇州浮图之类,无劫无之,怪怪神神,莫测其□而(缺三字。)也。
我闻大夫在在处处,先勤劳,后逸乐,凡若虎兕蛇豕、魑魅魍魉者弗容于境(缺五字。),弗与文茍简,尹素者弗与语缘就,果孰去此,富贵可量乎」?
伯成悦,遂议于僚(缺六字。)住持仁藻,广仁阿阇梨也,孤立独清,尝避谗引退,辄挥刃断其左手以自誓,勇(缺六字),朱君谋藻师力,黾勉妆严。
期月,而琉璃身,甘露宝钵,光彩焕发,巍巍堂有救疾(缺五字)阁峥嵘,重扃幽邃,菩萨连冈阜,药草满溪径,灿灿洁洁,有离浊恶之趣也。
百里之(缺五字。)越,咸来瞻礼,徘徊叹息,曰:「我大夫智慧,故少府经营之,比丘左右之,三□相(缺五字。)功德殊胜,灵泉所未睹也」。
学佛者又偈曰:「彼皆慈氏下,烛汝等蒙瞽。
汝等能敞紫(缺五字。)羽幡盖,妙色之花,妙音之乐,燎旃檀香,斋戒供养,求财利得财利,求寿考得寿考,求福禄得福禄。
云云昆昆,念之敬之」。
檀越等谛听欢喜,唯唯而退。
呜呼,然耶,不耶?
然则吾恐学佛(缺三字。)释氏之化也。
按:咸丰《简州志》卷一三,咸丰三年刻本。
资州东岩题名元符三年十一月 北宋 · 元允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三
朝奉大夫、知州事遂宁傅耆伯成奉议郎佥判梓潼赵诲议道权推官陵阳员悦子春,郡录□河南元允成伯,同游东岩僧舍,酌赏石,尽兴而回。
元符庚辰南至□四日,诿成伯书。
按: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二九,光绪二年刊本。
拟和元夕御制(一作傅伯成诗) 北宋 · 赵鼎臣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万户千门绣作团,未央宫阙耸巑岏。
灯花无数排金粟,月魄当空倚扇纨。
香绕御炉烟羃羃,玉瑶仙佩响珊珊。
游人共说归来晚,一枕钧天好梦残。
拟和元夕御诗闰正月。一作傅伯成诗。) 北宋 · 赵鼎臣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元夜新添一月春,曲轻花嫩未成尘。
笙歌满地醉还醒,楼阁中天奂且轮。
新乐妙如仪凤舞,远人动似塞鸿宾。
不知湛露恩多少,但见三韩拜舞频(以上明《永乐大典》卷二○三五四引《竹隐畸士诗集》)